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厨房百科 > 正文

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家庭的“不能承受之重”

类别:厨房百科 日期:2020-9-24 19:09:50 人气: 来源:

  从《都挺好》中的苏大强,到《忘不了餐厅》里那群让人揪心的爷爷奶奶,全社会都已开始关注这种老年疾病。

  作为中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痴呆类疾病,阿尔茨海默病(AD)堪称慢性“绝症”,患病后记忆和认知功能会逐渐,直至思考及行动能力渐无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。

  截至2019年,我国有超过10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,是全球AD患者最多的国家。而这个数字也说明,有超1000万个家庭在同时接受与无奈。2001年,《生别离:陪伴母亲日记》作者聂晓华的母亲患了阿尔茨海默症。当时中国还很少有人得这种病,当她发现这个病就在中国,并且就在身边时,感到很惊愕。

  医生告诉她,患了阿尔茨海默症的病人前三年可能不知道方向,中间三年不知道时间,最后三年会失去能力。

  聂晓华不敢把病的实情告诉妈妈,她觉得这对母亲来说很;也不敢告诉父亲,因为父亲那时候已经80岁了。

  母亲服药已经数月,似乎没有什么效果,依旧是健忘,病情还在继续发展着,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几乎同时开始模糊起来。

  住了近二十年的院子,母亲往往出了大门便失去方向。也许是出于本能的,她变得格外小心,一个人时只在院子里活动,没有家人陪伴绝不轻易走出院子。

  但是对于这种状况,母亲本人却并未产生什么危机感,“我现在一出大院门就糊涂,一步都不认识。”她轻描淡写地讲述自己的行为,好像这一切都很正常。

  其实即便是在院子里,母亲也常常迷,多少次回家时认错了门,走到隔壁的单元,邻居出来开门,母亲一点也不惊慌:“哦,错了。”她的反应一如既往地淡定。

  父亲告诉她,这会儿做晚饭时间还太早。她说,早吗?那等会儿。可是没过几分钟,她又转身进了厨房。父亲又告诉她,还早呢!

  这样反反复复,一个下午要重复很多次,最后往往是母亲失去了耐心,“这回真该做饭了!”她地说。

  每天晚饭后去传达室取《晚报》也是母亲的工作,这一阵子,她每天下午三四点便开始张罗着去拿了。

  这样一趟又一趟,一个下午她要三四趟,直到拿到为止。母亲频繁的运动令父亲苦恼,他知道母亲病了,却不了解这种病,更不能理解眼前的这些是病态,他固执地着,一次又一次纠正母亲的错误行为,当然这不会收到任何效果。

  对于一辈子做事认真的父亲来说,这种情况是完全无法接受的,他为此陷入了深深的烦恼,并常常大发其火。年过八十的父亲,他的理解力和自控力也在自然衰退中。

  “怎么不到时间?你自己什么活都不干,都要靠着我,你还说三道四的,你凭什么呀!”母亲的反应也很激烈,她不能接受父亲的任何微词,这辈子她早已习惯了父亲无处不在的谦让。

  母亲比父亲小九岁,在我的记忆里,父亲这辈子都在让着母亲。听父亲说,他认识母亲那年,母亲刚满十八岁,虽说是富人家的姑娘,却十分有教养,于是他们就结婚了。

  我知道,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,教养是父亲倾心于母亲的一个原因,但绝不是唯一原因,更不是主要原因。

  母亲长得实在太美了,我见过母亲年轻时的照片,那是一种超越时代的美,不艳丽、不华贵、不加任何修饰却让动的清纯的天然之美。

  我儿子刚到恋爱的年龄时,曾感叹:“现在到哪里去找像姥姥当年那样漂亮的女孩呢?”结婚时,母亲只有二十岁,单纯善良,虽然体弱多病,却是开朗向上。

  父亲快三十岁了,大学生,年轻的“老”,身体健壮,前途,打一手好枪,写一手好文章,最重要的是他有年轻女孩可以依靠的坚强臂膀。

  我的记忆里,父母从不争吵,一切以母亲的意志为是,不过母亲也很识大体,父亲老家在农村,的七叔八姨们难免经常要来城里走亲戚,母亲把和婆家关系等一切容易发生矛盾的地方,都处理得妥妥帖帖恰如其分。

  父母吵架,我是调停人。“你妈妈是怎么了?一分钟都坐不住?”望着父亲迷茫的目光,我不知道说什么好。

  至于这是一种什么病,阿尔茨海默病是什么,父亲的认知几乎是零,他根本无法把母亲眼前的表现和生病这件事联系起来。

  这太了,我说不出口。所以每次面对父亲的追问,我只能闪烁其词地说:“我妈身体不好,老了,糊涂了,有些时候是有些病态,您别和她计较,更不要往心里去啊。”

  这一段时间服用安理森,似乎并未见到什么明显的效果,目前又出现了新的麻烦,我们决定还是先把药停了,观察一段时间再说。

  母亲似乎对停药很满意,她原本就对服用安理森耿耿于怀,可是我的心却又提起来了,无药可服,今后的情况会怎样呢?

  虽说眼下还看不到安理森明显的疗效,可是或许没有变化就是效果,至少没有继续恶化。如果不服药,病情会不会迅速加重呢?所以说,还是有药可服,心里才会踏实些。

  一位朋友介绍了一种生物制药,是上海生物研究所研制的神经节苷脂,据说对此病症很有效,朋友的母亲患病多年,人已经到不会开口说话了,在服用这种药后,现在竟又开始说话了。

  病急乱投医。虽然我对朋友说的药并不抱多大幻想,但还是毫不犹豫地跑到指定的代销店,一次买回了三个月的用量。

  “不贵。这药能增强体质,预防感冒。”我用母亲可以理解的方式回答道。每月的神经节苷脂费用大约需要两千多元,可是如何能和生命的质量相提并论?

  “记着每天吃啊,吃了就不感冒了,冬天也不犯病了。”在母亲困惑的目光里,我把药放在桌上最显眼的地方。

  (选自《生别离:陪伴母亲日记》第二章,聂晓华著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9年5月;图源网络)

  此稿是作者十五年间陪伴患了阿尔茨海默病(老年性痴呆)的母亲的日记。作者聂晓华的母亲于2001年被诊断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,俗称老年痴呆。母亲的病情从开始健忘,发展到不断失去行走、、意识等能力,最终变成“植物人”,身体,意识远离。

  作为女儿的作者陪伴在侧,目睹母亲生命渐渐逝去的过程,为了从无助的中出来,她以日记的形式零零散散、记录了十五年。日记中,除了客观记录病情发生、发展以及症状、应对,也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和对亲情的感怀。

  本书文笔流畅、叙事质朴,没有刻意煽情,但是因其真实、真切的细节,常能让人感同,潸然泪下。作为中国版的《的人》,在当下老龄化问题加剧的背景下,此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与价值。▲聂晓华

  俏师母

  1977年毕业于外国语学院,多年从事国际交流工作。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企业工作。退休后致力于社会公益,曾先后任京城企业协会、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等,曾以自身经历写下《其实,没有理想国》一书。

  

关键词:家庭厨房照片
0
0
0
0
0
0
0
0
下一篇:没有资料

网友评论 ()条 查看

姓名: 验证码: 看不清楚,换一个

推荐文章更多

热门图文更多

最新文章更多

关于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人才招聘 - 帮助

版权声明: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 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到你的权利请联系站长删除

合作伙伴:

CopyRight 2002-2012 锦旗私家菜网 All Rights Reserved